close

今天看到最有感覺的一篇文章:

台灣醒報記者林怡秀綜合報導】

陳樹菊多年來默默行善,獲導演李安推薦當選時代雜誌百大英雄,陳女士瞬間成 為媒體焦點。

台灣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林登秋投書媒體指出,教育長期重視菁英,

卻忽略了做人基本的善良特質,呼籲教育應回歸根本;

同在師大任教的林淑真也表 示認同,認為人格教育也同樣重要。

東華大學副校長張瑞雄,也在《蘋果日報》刊登投書表示,

政府應多關注市 井小民的生活,別只顧錦上添花。

林登秋在《聯合報》的《培育菁英 還是陳樹菊?》一文中表示,

為了前進百大,教育部不惜五年五百億挹注「頂尖」大學,培 養菁英;

家長為讓孩子進入頂尖菁英高中大學,全力服侍讓小孩免除一切家務,

但進入了百大,教育就成功了嗎?培養一群在企業、醫界、政界呼風喚雨,

叱吒風 雲的菁英,就讓社會更美好了嗎?

林登秋認為,陳樹菊的身教,等於為社會上了寶貴的一課,

善良踏實對台灣社會產生向上提昇的力量與價 值,遠超過當前社會所謂的菁英。

他表示,在新聞版面中,學測基測滿級分的人,如果沒有一顆善良而踏實 的心,

難保未來不會成為A健保的醫師、A錢的總統或掏空公司資產的巨賈。

對於林登秋的意見,台灣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林淑真受訪時也表示 認同。

她說,教育本質可分為學術及人格兩部分,除了學術外,人格教育也很重要,

要如何喚醒學生對社會的關懷,是大家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

另外,師大副 教授表演藝術研究所夏學理也說,師大一直都在推品格教育,

他認為學校不僅要教專業,也要教品格「前幾天我才去拜訪一個教育家,

他捐了很多錢辦學校,自己每 天都要背一遍朱子家訓。」

無獨有偶,張瑞雄也寫了一篇《陳樹菊讓政府汗顏》,

文中提到教育部只看的見《SCI》、《SSCI》等英文期刊論 文,

忽略本土人文研究,而政府與媒體眼中永遠只有經濟與政治,

台灣民間一些感人或溫馨的小故事卻得不到關注。

張瑞雄則表示,政府應多多投入 資源關心市井小人物的生活情形,

不能只是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如此我們的社會就能多點溫馨、少點暴戾。」

他說,陳樹菊值得學習,但政府的行為更令人 汗顏,現在再多的事後口惠和榮耀,

也掩蓋不了政府在人文社會方面施政不彰的事實。

在未獲媒體報導前,走過陳樹菊的攤子旁,大概沒有人會認 為這裡有一個真正的台灣英雄,

因為我們的菁英教育,關注的焦點從來就不是做人基本的善良特質。」林登秋在文中呼籲,

政府應反省目前的菁英教育,回到做人根 本來教育學生,這才是個人真正的價值所在。

我呢?我自己的教育價值觀又是如何?

能不能夠不要被周遭一切影響,竭盡全力去啟發孩子們"善良"還有"真誠"的一面呢?

快要重新投入教育工作了,

很期待但又怕受傷害

今年開始,放學後不想留學生下來背書,拖地,掃地處罰...

可以不要處罰嗎?可以用溝通的方式打開孩子們的心,和她們好好地相處嗎?

我會努力的!!

目前充電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lla 的頭像
    stella

    Something about Stella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